English

商业保险与老百姓“距离”在哪里

1999-03-07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刘爱虹 叶俊东

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女士几年前就想给7岁的女儿买点保险,但直到今天仍未如愿。少儿医疗保险本是她的首选,“但那只是保几种刁钻古怪的病。”她说。到处张贴的“成长年金保险”又引起她的注意。广告上说:如果从3岁起每月买5份(每份100元)该保险至18岁,那么18—22岁5年间,可领取教育金和立业金累计共12.6万元。但她仔细一算,15年间(3—18岁)每月拿出500元,如果按最佳组合的储蓄方式存入银行,以目前的利率水平,15年后的所得要比12.6万多许多。

王女士对商业保险的这种心态,在居民中有一定的代表性。难怪北京1998年的投保人数反而比1997年下降了1.33%,并出现了一股小有影响的退保潮。

不了解不信任

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投保率约5%,而日本的投保率达560%、美国为148%。未投商业保险的被访者中,有32.63%的人说对保险了解不多。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。上面提到的王女士说:现在保险的推销,要么是街上的一些临时摊点,要么是上门的“不速之客”,我买日用品时对这样的“游商”都不放心,何况保险是长线投资。

险种及赔付“不实用”

投保人商华说:我在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投保5份恶性肿瘤、心肌梗塞、脑中风等7种大病保险,每年交保险费600多元(需交20年);另投10份平安康乐险,每年交保险费1400多元(需交30年),这些医险规定只保到70岁。我在1998年交了2200多元保费,后来才发现癌症以及平常的病不是保险范围,除非癌症转移后,也就是在即将死亡时,才能补偿资金加利息共7万多元,真不如自己定期存款,需要钱时从银行取出。

保险费对中低收入人群是一道“高门坎”

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李继熊教授说,保险公司应该是低保费、低保障、薄利多销,而现在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、人身保险保费工薪阶层难以承受。如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每年平均交纳2000—3000元的保险费,相当于北京职工平均工资的20%多,其负担比率远超过发达国家10%的水平。

理赔难是投保的“拦路虎”

部分消费者反映,保险营销员拉你投保时“舌尖生花”,而当你要求赔付时则推三阻四。

在一家中央新闻单位供职的赵女士说:我连续3年每年交纳3000元车辆保险费,在没有取消安全返还费10%的规定之前,我应该得到900多元的安返费,不仅没人主动返还给我,当我要求保险公司履行规定条款时,该公司却说为我投保的业务员已辞职,公司不对其行为负责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